百年马陵

首页 > 百年马陵 > 详细内容

钟吾学堂: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缩影

发布日期:2013-05-13 被阅览数:7619 次 信息来源:宿迁市马陵中学原创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清光绪年间,随着维新运动的兴起,戊戌新政的颁布,宿迁知县林士菁为顺应废科举、兴学堂的趋势,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率先改钟吾书院为钟吾学堂,并亲笔题写堂名。学堂的课程设置有数学、物理等“西艺”课,旧式教育遂为新兴的学堂教育所取代。翻开中国近代教育史,我们会发现:清政府颁布废科举兴学堂的“癸卯学制”在1904年,现代新式学校南开中学创办于1904年,陈嘉庚的集美系列学校中最早的集美小学创办于1913年,与南开齐名的春晖中学创办于1921年,陶行知创办晓庄学校则为更晚的1927年。钟吾学堂的诞生及其以后的办学实践,无疑起到了开宿迁乃至苏北近代教育先河的作用。

后二年,宿迁名儒、举人卢瀚荫被推为钟吾学堂堂长,他团结新学人士,精心策划,革旧布新,提出 “养正为先,体学并举”的办学宗旨,将钟吾学堂改造成为实施新学的典范,为宿迁近代教育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养正为先,体学并举”意在培养学生正直的品行、操守,强健的体魄,坚强的意志、勇气,使学生人人都养成浩然之正气,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它一经提出,就成了学校办学的航标,成了滋润学校成长的阳光雨露,成了镌刻在每一个马陵人心头的闪亮铭言,他不需要镌刻在石头上,不需要写在宣传资料里,他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行动指南和内在驱动力。

养正为先

《周易》云:“蒙以养正,圣功也”。《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认为,这种“气”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养正”是一种道德精神力量,是结合“义”与“道”,经过平日修养积累而形成的。养,即涵养,它或者是潜移默化,或者是氛围熏陶,或者是实践体验;正,是一种价值取向,一种精神追求,它指向的是优秀的道德素养,深厚的文化底蕴,开拓创新的精神。可以指正气、正义、正大光明、堂堂正正等。

 

在“养正为先”这一百年办学宗旨的熏陶浸润下,前辈的马陵人不乏正气。民国成立废科举,兴学堂,卢翰荫先生积极拥护,将中举所得六千亩俸禄田献给书院作兴学堂的学田。袁世凯窃国称帝,卢先生追随孙中山参加讨袁护国战争。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先生在家中掩护了多名共产党员,他的家就是当时地下党员经常活动的秘密联络点。老校长张树洞留学东京寻求救国之路,回国后就投身教育,为“教育救国”的理想而奋斗,张先生在东京求学期间参加同盟会,回国后为民主革命积极呼走。抗战期间不愿为日寇所用,对汉奸走狗,嗤之以鼻,潜居县南,设塾课童。1917年冬,七十四旅旅长陈调元率部驻防宿迁,欲借我校舍为司令部,被留学日本、学成归国的时任校长沈新萍严词拒绝。日寇侵占宿城后,得知沈先生威望,欲为己用,先生怫然作答:“七十老人,何惜一死,即死,遗尸亦不入城。”正是有一代代掌舵人的身先垂范,才有了马陵正气的薪火永传!

名校长高万祥说:“在我心里,最理想的学校,一定是把做人教育放在首位,一定是绽满美丽的人格之花和塑造人格长城的学校。”然而,当代中国的基础教育,不知从何时起,分数几乎成了学校、教师、学生唯一的评判标准。有教育家说:“当学校和教育里只剩下分数之日,也许就是中华文明长河断流之时。”这句话或许有些偏激,但他却令人震撼!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先生及先生“养正为先”的办学宗旨更令人肃然起敬。今日的马陵人有责任高举“养正”大旗,坚守前辈“养正为先”的教育理想,并且朝着这样的理想顽强前进!

体学并举

有人说最早把“体育”一词带入中国的是康有为,康有为曾说:“要成为新时代的人才,就必须接受新时代的教育。而新时代教育的特点就是通过‘德教、智教、体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所以他说:“体育是教育中不可缺少之物。”严复认为:国家富强需以国民的身体健康为基础,体育不仅是体格的锻炼,更是一种性格和精神的锻炼。他在任北洋水师学堂校长时就倡导“运动第一位,书本第二位”。南开中学老校长张伯苓提出:身体的健康和心理上的勇气和耐力紧密相联,体育可以培养密切合作、集体为重的观念意识。体育比赛能培养学生公平竞争、以技取胜的观念。真正的体育精神是一种以积极向上的精神创造最佳成绩以及以豁达乐观的情绪心态来对付失败的态度。张先生说:“不认识体育的人不应该做校长”。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先驱认识到体育对于促进国民健康和国民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在他们那一代人教育救国的理想中,体育救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主旋律。卢翰荫先生提出的“体学并举”的办学宗旨可以说是同时期“体育兴国”思想的有力呼应,是近代体育思想在中国学校逐渐确立起来了的缩影。

有教育家说:“最理想的学校一定是高度重视体育工作的,一定是充满人性和生命活力的学校”,“体育是一门关于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综合学科。体育在意志和毅力的培养上发挥着特别重要甚至是无可取代的作用。体育还是青春和活力的象征,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是一种积极的精神状态和进取精神。”

在学校体育没有得到应有重视的今日中国,马陵中学延续百年的“体学并举”的办学宗旨还在薪火相传。如今在马陵中学最热闹的地方是操场。尽管学校场地紧张,仍然开足开齐体育课,千方百计保证学生做操,要求学生人人参加体育活动,积极开展“阳光大课间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学校组建了田径、篮球、健美操、羽毛球、武术、乒乓球等兴趣小组;认真组织新生篮球赛、校园华尔兹、广播操比赛,冬季三项赛群众性体育活动。学校连续13年蝉联宿城区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团体冠军!学校有多名学生进入了高水平运动员、国家健将序列。号称“宿迁小飞人”的臧宇多次被南京大学录取。

卢瀚荫其人

作为宿迁近现代教育的先驱卢瀚荫校长以其先进的办学理念,卓著的办学成绩闻名遐迩、誉满乡里,在宿迁大地上书写着教育的传奇。翻开《宿迁县志》、《宿迁文史资料》等书,我更为其传奇的人生经历和非凡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卢瀚荫(18681932)字蕴章,又作云章,宿迁皂河人。出身贫寒。先生自幼天资聪慧,四岁入学,十六岁中秀才,二十五岁(1892年)中举后,被任命为山西省大同县知县,他痛感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丧权辱国,决心以教育救国,因而放弃了上任机会,回到皂河,兴办实业,兴办教育,利用皂河大运河水旱码头,他注册了“卢庆升布庄”、“陆陈载运行”,将皂河农村贫民组成运输队、船队、装卸队,让老百姓增加收入,改善生活。他同时又在皂河设帐授徒,同时向有司申请,创办皂河崇本学堂(公立),亲自任教,不收学费,不领薪水,并倡议招女生班,带头让2女儿上学,不缠足。由于卢举人才名远播,蜚声乡里。吸引了大批读书人前来投师,他的学生遍及宿、邳、睢三县,皆为一方秀彦,单是考中秀才的就有四十余人。在教育民众,启蒙乡里的同时,卢举人也时刻注意不断接受新鲜事物,辛亥革命前,放下举人身份,他去上海政法学堂深造,秘密加入同盟会,受孙中山先生派遣,任宿、邳、睢、沭、铜5县同盟会组织部长。辛亥革命之际,卢瀚荫在苏北与南方革命党遥相呼应,宿迁全县境内,他在皂河首先树立白旗,并带头剪去象征着清朝统治的长辫。

民国成立,废科举,兴学堂,先生积极拥护,他将将中举所得六千亩俸禄田献出,作兴办学堂之用。并捐200银元给上海私立复旦中学。钟吾书院改为钟吾学堂,他先后任钟吾学堂堂长、县教育会会长、县视学及劝学所总董等职。

1916年袁世凯窃国称帝,先生追随孙中山参加讨袁护国斗争。北伐战争结束后,卢瀚荫回到家中,1918年,被选为江苏省参议员;同时任县视学兼劝学所总董;后又任宿迁县教育会会长;创办宿迁小学师资讲习所;又办简易师范;法政讲习所;编辑《教育会刊》;在徐州创办省立第三女子师范,为发展地方教育事业,做出巨大贡献。对县、省教育多有建议,通过他的努力,徐州创办了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

卢瀚荫不仅是地方现代教育的奠基人,而且热心参与地方政务,1921年以后,他兼任了皂河乡董、宿北十七乡联合会长,扶弱济困,铲除豪强,将北伐以后的皂河治理得路不拾遗,歌舞升平。在灾荒之年,他带头捐献粮食,放赈施粥,救济灾民,苏北一带,人人称颂为卢青天

1927年冬,时值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家乡处于白色恐怖之际,先生在家中掩护张厚石、秦雅芬等四名共产党员达四个月之久。并且积极支持自己独生子卢家庆参加革命。宿迁县最早的共产党员、第一任县长蔡贡廷就是他的学生,他的家就是当时地下党员经常活动的秘密联络点。

晚年先生专心从事学术研究工作,他先后批注诸子百家《二十四史》,参与民国《宿迁县志》校注核对。先生于19322月病逝,终年65岁。乡人闻讯不胜悲痛,均以丧亲人的情怀,前往吊唁。

徜徉在陵中的档案室,翻阅着学校发黄的校史,在感怀先生的同时,我也为先生感到高兴。因为先生的思想已形成宝贵的校园文化,先生的高尚人格已化作了一座永远令人高山仰止的教育丰碑。今天的马陵人经受百年时间的沉淀和洗礼,正沿着先生铺就的“养正为先,体学并举”的大路,阔步前进!

最新动态

推荐阅读

相关信息

  • 总机电话:0527-80907101

  • 办公室:0527-84213941

  • 传真:0527-80907123

  • 地址:宿迁市滨河路10号

扫码关注省陵中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