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马陵

首页 > 百年马陵 > 详细内容

辛亥革命时期的宿迁名儒

发布日期:2011-11-18 被阅览数:8179 次 信息来源:宿迁市马陵中学原创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韩朝晖

(转《宿迁晚报》20111117)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在辛亥革命前后,宿迁有几位在宿迁、江苏乃至全国都有影响的社会贤达,他们或与孙中山先生相识,或为民国初年国民党官员,或被选为国民党江苏省众议院议员。他们共同特点是:自身是科举出身,受辛亥革命思潮影响,实业救国、教育救国,兴学育才,传播新文化,为后人所敬仰。

社会实业家黄以霖。黄以霖(1856-1932),字伯雨,今宿城区人。1891年考中光绪辛卯科举人,时年35岁。后历任郧阳知府候补道,署湖南提学使兼署布政使等职。曾在湖北创办武备学堂,教育青年习武,谋求强国之道。据说黎元洪曾拜他为师。他为官清正廉洁,至去位之日,两袖清风。辛亥革命时,长沙民军起义成功,推他为领袖,他坚辞不就。民国成立,首届江苏省民政府暂设内务、财政、教育、实业“四司”, 黄炎培为教育司长、黄以霖为实业司长。后黄无意仕途,迁居上海致力于慈善事业,为赈灾工作劳碌达20年之久。黄以霖是宿迁最早的实业家。1903年,他联系南通实业家张謇、赣榆许久香等人利用宿迁白马涧石英砂天然条件,发起创办宿迁耀徐玻璃厂和宿迁永丰面粉厂,发展宿迁的民族工业。宿迁的耀徐玻璃有限公司和秦皇岛耀华玻璃有限公司是中国最早生产日用玻璃的两大主要基地。后因战乱等原因工厂倒闭,但黄以霖费尽心力,创办宿迁实业的成绩是不容抹煞的。

宿迁近现代教育的先驱卢瀚荫。 卢瀚荫(1868-1932)字蕴章,又作云章,宿豫区皂河镇人。清光绪十八年(1892)中举,弃官不做,在皂河兴办实业,兴办教育。注册了“卢庆升布庄”、“陆陈载运行”,将皂河农村贫民组成运输队、船队、装卸队,让老百姓增加收入。创办皂河崇本学堂(公立),义务授徒。倡议招女生班,带头让二女儿上学,不缠足。其学生遍及宿、邳、睢三县,单是考中秀才的就有40余人。宿迁知县林士菁为顺应废科举、兴学堂的趋势,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率先改钟吾书院为钟吾学堂, 后二年,卢瀚荫被推为钟吾学堂(马陵中学前身)堂长,他团结新学人士,精心策划,革旧布新,提出 “养正为先,体学并举”的办学宗旨,将钟吾学堂改造成为实施新学的典范,为宿迁近代教育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辛亥革命前,他去上海政法学堂深造,秘密加入同盟会,受孙中山先生派遣,任宿、邳、睢、沭、铜5县同盟会组织部长。辛亥革命之际,卢瀚荫在苏北与南方革命党遥相呼应,宿迁全县境内,他在皂河首先树立白旗,并带头剪去长辫。1912年,他将中举所得六千亩俸禄田献出,在皂河首创崇本小学,1915年被推选为县教育会会长。1916年袁世凯称帝,他追随孙中山参加讨袁护国斗争,于北伐战争结束后回到家中。1921年起,他担任皂河乡董及宿迁17乡镇联合会会长,创办平民识字班,编写平民千字文等课本。191219181921年,他连续被选为江苏省第一、二、三届众议院候补议员、议员。1927年冬,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他在家中掩护张厚石、秦雅芬等四名共产党员达四个月之久,并支持独生子卢家庆参加革命。宿迁县最早的共产党员、第一任县长蔡贡廷就是他的学生,他的家就是当时地下党员经常活动的秘密联络点。卢瀚荫以“睁开眼孔观事,立足脚跟做人”为座右铭,一生刚正不阿,支持革命,热心为民,赢得家乡人民的爱戴。

教育界楷模沈薪萍。沈薪萍(18681940),字楚实,宿迁市宿城区人。16岁考中秀才,20岁入庠,旋补增生。后受新思想影响,放弃科举考试,研究西学,于光绪末年东渡日本,考入东京弘文学院师范科。不久,结识孙中山,加入中国同盟会,后为国民党党员。19121月,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沈薪萍被邀为苏北民众代表参加典礼。其后,许多代表借机步入仕途,而他仍回乡从事教育工作,不为名利而动心。沈薪萍学成回国,正值教育事业由封建科举制向新的国民教育转轨。他认为教育是启民智、固国本的根本事业,遂创办国民小学、女子小学、师范传习所、妇女天足会等,以新思想、新风气创办新教育。任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校长(马陵中学前身)后,对学校教育锐意革新,坚持学用结合、加强品德教育、注重文武结合、订“爱”字为校训。江苏省教育厅社学(后名督学)侯鸿览到校视察后,评奖该校为淮、徐、海三属模范小学。沈除任第一高等小学校长外,还先后任县党部组织部部长、县幼学所长、县署(后名县政府)学务课课长和怀仁中学、宿迁县立师范等校教员,从事教育工作40年,深得学生、家长的钦佩和爱戴。

《宿迁民报》主编张树桐。张树桐(1873-1957),字梓琴,别号我军。宿迁市宿城镇人,清季廪贡生。1905年去日本留学,与同乡沈薪萍同在东京弘文学院师范科学习教育专业,次年加入孙中山同盟会。1909年回国后任南京《中华民族》笔政及《宿迁民报》主编,并著有《卢梭魂说部》,宣扬民族和民主革命。抗战期间,他不愿为日寇所用,潜居县南,设塾课童。拟通过教育功能,提高国民素质,谋求救国家于危亡,拯民众于水火。他历任本县县立师范、县立中学、怀仁中学、新生职中、县立第一高等小学(马陵中学前身)及山东威海卫速成师范等校校长、主任或教员。教学中善于启发学生思维,并采用精讲多练的方法进行教学。他学识渊博,语言精练,引用例证,深入浅出地让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识。不仅在教法上进行改革,教材也尽量选用富有爱国主义内容的文章。是以教改成绩卓著,培养人才济济。宿城父子两代先后从学者不乏其人,故里人多称之为年高有德的老教育家。

水利专家陆文椿。陆文椿(1861-1935),窑湾南大街人(民国时窑湾地属宿迁)。清光绪十九年(1893)考中举人。1895年赴京会试,参加康有为为首的,“公车上书”,抗议清廷与日本国签订《马关条约》,成为主张维新的主要人物之一。1908年因支持沂河、骆马湖人民抗缴湖税被迫出走。先后参加过兴中会、同盟会,以及中华革命党。1912年当选为江苏省议会会员。1914年,沂河发洪水,其《驳窦鸿年建议书》使江苏省政府收回掘开苏塘格堤的成命,使当地人民免受灾害。陆文椿大胆提倡教育改革,把旧私塾馆改为新学堂。他先从师资着手,动员弟弟陆文榜(清廪生)和儿子陆水安(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河北省桃源县县长)回家兴办新学堂。为了培养师资,他借助宿迁县政府财力,于1916年在宿迁建甲种师范讲所。他把文言文改为白话文,增加算术、英语、地理、音乐、劳作。他从1920年至1925年在窑湾办起四所小学一所中学。曾任宿迁县甲种师范讲习所国文教员、劝学所所长。善书法,晚年研究水利,著《导沂图说》。

地方贤士崔荣中。崔荣中(1866-1925),字巽臣,宿豫区黄墩人。12岁中秀才,16岁补廪生。清末废科举,兴学堂,他率先响应。1897年在古邳创办峰阳小学堂,并亲任校长。1905年任窑湾天后宫小学堂校长,同年加入同盟会。1912年当选为江苏省第一届众议院议员。1915年,他任窑湾商会会长,同陆文椿在窑湾推行维新变法改革。改革教育,编写新教科书。改革商务,对外招商引资,在千年古盐道上铺设铁路,将铜山、土山、窑湾、棋盘、沭阳、海州、苏北几个经济古镇以窑湾为中心联成一条经济带。 他一生为发展地方教育事业,竭尽全力,培养人才。任省议员时,能洁身自好,一尘不染,坚持正义,守政不阿,深受地方称颂。

最新动态

推荐阅读

相关信息

  • 总机电话:0527-80907101

  • 办公室:0527-84213941

  • 传真:0527-80907123

  • 地址:宿迁市滨河路10号

扫码关注省陵中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