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首页 > 通知公告 > 详细内容

2014-2015学年度全市教育工作要点

发布日期:2014-09-17 被阅览数:4355 次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2014—2015学年是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的冲刺之年,是实施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的决战之年,是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起始之年。做好本学年的教育工作,对于加快教育内涵建设,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保持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市教育系统要以贯彻落实市委工作会议精神为引领,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为动力,以内涵质量提升为核心,进一步加强教育规划、优化教育资源、擦亮教育品牌、打造名师队伍、服务教育民生,努力提升教育的优质度、公平度和满意度,为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一)以质量内涵为核心,全面提升教育发展水平

1. 加快推进基础教育质量提升。促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坚持广覆盖、促普惠、提质量的发展思路,以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创建为抓手,深入推进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进一步调整幼儿园布局,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新学年新建、改扩建幼儿园80所。加快省、市优质园的创建步伐,不断加强创建指导,提升创建成效,创建省优质园25所,市优质园20所。开展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进一步提升保教质量。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大力推进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创建工作,全面梳理薄弱环节,逐项分析存在差距,着重在加强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建设、推进校安工程等关键指标上求突破,大力改善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缩小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办学差距。确保宿城区2015年创成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宿豫区2014年底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验收,沭阳县、泗洪县2015年上半年通过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创建评估。加强省、市薄弱初中课程建设项目、小学特色文化建设工程创建,全市创建省薄弱初中课程建设项目3个,小学特色文化建设项目2个。促进普高教育优质特色发展。加大普通高中星级创建力度,全市所有普通高中全部创成省三星级以上学校。加快薄弱高中建设步伐,全面推进课程改革,构建高效课堂模式,实施精致管理、精品办学,进一步提升本科达线率和名校录取人数,打造宿迁教育品牌。学年内创建省级普通高中课程基地2个、市级课程基地3个。

2. 加快推进职社教育创新发展。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全面提高职社教育内涵和质量。加快改革创新发展。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决定》精神,按照国家和省统一部署,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加快构建符合宿迁实际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探索新型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管理模式。深化职社教育内涵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大力推行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契合度。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加强公共基础课、校内实训课程教学,认真落实省教育厅《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抽测意见》,进一步规范学制,全面提高学生文化基础、专业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加快职业学校数字化平台建设,提高教师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加强职业学校办学实绩考评,切实提高学额巩固率、毕业率、技能鉴定与获证率、高层次就业与创业率、对口单招参考与录取率、技能大赛参与和获奖率。加快发展社会教育。积极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加快构建终身教育服务平台,推进远程教育网络建设,有效解决学有所教、人人想学的问题。全面推进社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加快构建以市开放大学为龙头,县(区)开放大学、培训学院为骨干,社区教育中心为主体,居民学校为基础的社会教育体系。本学年创建省级社区教育中心5个、省居民学校32所、省高水平农科示范基地1个、市级社区教育中心6个。开展创业培训0.45万人次、实用技术培训10万人次、退役军人培训0.2万人次以上、开展精神文明培训19万人次。

3. 加快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实施。着力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推进教学模式创新。坚持保教并重、游戏为主,坚持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创新中小学教学理念,切实改进教学方式,倡导启发式、体验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营造独立思考、互动交流、激励创新的教学环境,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大力推进教研提质工程。完善教学质量监测体系,明确监测导向,根据不同学段、学科课程标准制定质量指标体系,重点做好小毕考、中考和高考的质量分析,引导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强化高考工作,开展高考新方案研究,准确把握高考方向,提高备考工作的针对性,确保高考成绩实现新突破。加强教研管理,建立资源整合、市区联动、室校共建机制,教研员的工作业绩与服务对象的教学质量实施捆绑考核,实现利益共享,责任共担,市区一体,同步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围绕八礼四仪,着力推进中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开足开齐体育、艺术课程。积极开展校园阳光体育运动、大课间体育活动,确保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的校园体育锻炼。创新艺术教育方式,积极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研究制定艺术教育评价办法,探索将艺术教育考核纳入中考成绩。加强学校卫生工作,不断改善学校卫生条件,认真做好学生健康监测、健康教育和传染病防治工作。组织师生参加规范汉字书写大赛、经典诵读系列活动,大力提高学校的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

4.加快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目前,我市从幼儿园到小学低年级阶段呈现生源快速回升趋势,加之国家单独二孩政策带来的生育高峰,将导致未来几年内中小学幼儿园面临生源激增状况。主动应对和研究对策,按照近期至2015年,中期至2020年、远期至2030年的时间节点,坚持中小学幼儿园布点与城市规划相结合,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与人口发展相结合三个原则,尽快完善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规划,分学段、有针对性地抓好学校建设,努力促进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按照校安工程建设规划,加大资金筹措,明确进度要求,狠抓工程质量,加强施工安全,高质量如期完成建设任务。进一步推进校舍危房整改工作,确保201591前已拆除D级校舍新建到位并投入使用,2015年底前B级、C级不合格校舍加固到位。加强对民办学校校安工程建设面临困难和问题的研究,建立激励机制,分类指导,分批建设,确保民办学校的校安工程顺利实施。加快三通二平台建设。大力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三通两平台建设,确保到2015年全面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基本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资源平台和管理平台的得到高效推广应用,加快实现教育优质资源的网络共享。进一步加强教育资助工作。严格落实各学段资助政策,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切实保障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残疾少年儿童等群体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扎实推进中小学幼儿园午餐保障行动。通过改造扩建,提高学校食堂午餐供应能力,通过规范管理,提升学校食堂午餐供应质量。建立健全中心小学午餐配送工作机制,乡镇中心小学做好本区域内有午餐需求的村小和办园点的午餐配送工作,为中小学、幼儿园在校学生提供健康、安全、有营养的午餐。推进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提升城乡、区域、校际间义务教育均衡水平,到201550%以上义务教育学校达到省定义务教育现代化办学标准,到2020年所有义务教育学校达到省定现代化办学标准。

(二)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充分激发教育发展的内生活力

   5. 深入推进五制改革,不断激发教师活力。针对公办学校教师队伍活力不足的现状,进一步创新思路,全面推行教师交流制、全员聘任制、岗位责任制、绩效考核制、待岗学习制等五制改革,由重身份、重资格、重评审实现向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转变,充分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认真落实《市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师资流动的意见》,按照区域统筹、逐步推广、规范操作、激发活力的原则,实施城乡学校师资、公民办学校师资有序流动,均衡配置教师资源,缩小师资校际差距、城乡差距。力争用3—5年时间实现县域内教师、校长流动制度化、常态化。

6. 加大扶持规范力度,促进民办教育持续发展。切实将发展民办教育作为激发教育活力、加快改革发展的重要抓手,全面推进民办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推动形成公办学校保障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民办学校提供优质特色教育服务的办学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加大民办教育政策落实力度,确保学校各类创建奖励、教职工保险补助、义务教育公用经费补助等及时落实到位。结合地方实际,研究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健全政府补贴、政府购买服务等财政扶持政策的创新举措,切实加大公共财政对民办教育的扶持力度,在各类民生工程、招生收费等方面,给予民办学校更大的支持、更多的办学自主权。进一步优化结构。鼓励各类民办学校通过融资扩股,增强办学实力。鼓励引导薄弱民办学校向有经济实力者转让办学权或终止办学。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名校对薄弱及运转困难的民办学校进行兼并重组。支持有实力的民办学校通过联合重组或相互持股的方式强强联合。加强服务和管理。认真落实民办学校教职工参加社会保险的各项政策,保障民办学校教职工全员参保、自主选择。进一步加强民办学校人事管理工作,积极探索建立民办学校教职工诚信档案制度,规范教职工的聘任和合理流动。坚持年检和督导制度,逐步建立健全与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相呼应的奖励和退出机制,促进民办学校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自觉规范办学行为。

7. 大力实施外引工程,加快创新办学模式。要加强名校、名师的引进力度,把外地先进的办学理念、管理经验和雄厚的师资力量、教学资源汇集到宿迁来,带动全市教育教学水平快速提升。各县区、各学校要积极与市内外优质学校开展有重点、全方位的深度合作。通过引进外地名校到我市创办分校、委托外地专家团队办学、与外地名校联合办学等多种途径,借力省内外名学校、名校长的品牌优势、师资优势和管理优势,聚合优质教育资源,打造教育制高点,并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溢出效应,推动我市教育内涵建设水平快速提升。要加大高等院校引进力度,积极邀请省内外高等院校来宿办学,加快促进我市高等教育发展步伐。

(三)以专业成长为重点,加快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8. 加大师德师风建设。创新师德主题教育活动,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健全完善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引导广大教师践行职业道德规范,潜心教书育人。今年是大表彰年,人社部、教育部、省教育厅、市政府、市教育局分别表彰了一大批模范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各地要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他们的典型事迹,树立师表形象,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同时,要严格师德考核奖惩,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评价、晋升和聘用的首要内容,对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违反师德行为的,依照教育部出台的《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予以相应处分。

9. 不断强化教师培训。加大教师进修培训、基本功考核力度,全面提升全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学历层次和业务能力。继续整合基本功大赛、师资培训和学科专业教师教研活动,层层组织培训、比赛、选拔,夯实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统筹整合市级以上教师培训,合理编排培训计划,实行分类按需培训,人员安排向农村教师、薄弱学科倾斜。加强教研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研员对中小学教师素质能力提升的引领作用。各县(区)要积极筹建,确保建成教师发展中心,争创省级示范中心。

10. 加强骨干教师培养。聘请教育专家和名师成立专门团队,指导教师的发展规划、专业成长。加大骨干教师培养工作力度,引导教师从教学型教研型转变,促进教师、校长专业化发展。立足本地,加大特级教师、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培养力度,完善名特优骨干教师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发挥名特优骨干教师辐射和引领作用。深入实施名师牵手农村教育工程,助推农村骨干教师成长。建立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教坛新秀的梯队培养机制,形成一支相互衔接、融通促进、动态管理的人才梯队,以此带动提升全市广大教师的整体素质。

(四)以三风建设为保障,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

11.加强自身建设,转变工作作风。思想作风修于内而形于外,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工作态度的体现,更是三风建设的根本和基础。全市教育工作者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十项规定和市委实施意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增强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做到思想观念有新转变、工作节奏有新飞跃、工作效率有新提高、工作方式有新突破,把精力集中到抓落实、促发展、求实效上来。要主动加强学习,做到以学立德、以学明智、以学促行,争做学习型教育工作者,以扎实的学风提升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能力。教育系统全体同志,从教师到校长、从普通工作人员到领导干部,都要身体力行,以实际行动去感召、引领、带动全系统作风转变,推动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12.坚持从严治教,强化教育行风。行风是社会各界对教育系统工作作风的整体评价,是教育系统的形象所在。按照一把手负总责、一岗双责要求,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不断完善教育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持依法从严治教,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严查重处有偿家教、体罚学生等师德失范行为,严查重处乱收费、乱招生、乱办班、乱补课等违纪违规行为,树立和维护良好的教育形象。深化政务公开和校务公开,加大招生、财务等重要信息公开力度。进一步完善教育收费公示、教育收费督查等制度,禁止向学生强制收取服务性费用,切实规范教育收费行为。加强学校财务管理,切实履行审计监督职能,确保经费专款专用。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和作业量,规范教材教辅用书的征订和使用,切实规范学校办学行为。

13.围绕群众需求,优化教育政风。良好的政风能够正确引领行风,带出扎实的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坚持把师生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人民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根本标准,把群众关注的教育发展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工作重点,努力研究解决现实问题,提升为师生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强化执行意识,认真落实政风建设工作责任制,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工作限时办结制,坚持勤政廉政,树立务实、高效、清廉的机关形象。强化自律意识,领导干部要严于律己,率先垂范,当好政风建设的带头者,以良好的品行影响和带动广大干部职工。干部职工要自觉遵守纪律规定,当好政风建设的实践者,努力以自身作风的转变来提升教育系统的政风形象。

14. 强化责任意识,确保学校安全稳定。安全稳定是教育发展的基本保障。强化各地各校维护安全稳定的领导责任体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责任追究机制,建立反应灵敏、工作严谨、保障有力的安全稳定工作网络。坚持把安全稳定作为一把手工程,着力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和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深入开展法制、交通、卫生等安全教育,认真排查和整改消防、食品卫生、传染疾病、校舍安全等方面的薄弱环节。认真开展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加快学校食堂升级改造进度,确保在201411月底前完成建设任务。强化学生集体出行和接送车辆使用管理,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和体制机制,提高各类突发事件预警、防范和处置能力。进一步健全信访工作机制,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的接待办理工作,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努力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确保教育系统的和谐稳定。

15. 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坚持正面宣传、有效宣传,不断加强舆论引导。重点加强对教育政策、重大活动、改革发展成就、先进典型人物的宣传,尤其是加强学校文化和特色建设的亮点宣传,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弘扬教育系统正能量。主动适应网络、微博、微信等各种新兴传播手段和载体迅猛发展的趋势,善于借助和发挥新媒体的独特优势,因势利导,不断增强教育宣传的传播力和影响力。高度重视媒体、网络舆情的引导和处置,准确把握网络的特点和规律,加强舆情分析研判,主动应对舆论热点,牢牢把握教育的话语权,努力为教育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加快推进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新闻发言人工作体系,完善工作机制,强化督查考核,全面加强新闻发言人队伍建设,切实增强新闻发布和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最新动态

推荐阅读

相关信息

  • 总机电话:0527-80907101

  • 办公室:0527-84213941

  • 传真:0527-80907123

  • 地址:宿迁市滨河路10号

扫码关注省陵中公众号